中医药文化
您当前的位置是: 首页 > 中医药文化文章正文

关于“湿气”,您真的了解吗?

来源: 时间:2022-04-01 20:18 发布人:丁路萌 浏览:

  天气渐暖,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些话语

  “别正对空调吹,小心湿气”

  “别吃冷饮,小心湿气越来越重”

  “淋了雨快吹干,小心湿气”

  “湿”本属于正常的自然界气候,是六气中的一种,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,正常情况下,人体对六气有一定的适应能力,“湿”不致病。但当气候变化异常,人体免疫力低下,就易生病。此时的“湿气”中医称为致病因素“湿邪”,人们日常生活中说的“湿气”大多指的是“湿邪”。

  湿邪的来源

  一是外湿,这多是因气候潮湿、涉水淋雨、工作环境或居处潮湿、穿未干的衣物所致。

调整大小 1.jpg

  二是内湿,因过食肥甘、嗜酒、恣食生冷等损伤脾胃,致使脾失健运、水湿停聚所致,此外还和肾阳温煦功能失常相关。

2.jpg

  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是否有湿邪?

  1看体型

  中医认为体型偏胖、动作迟缓的人多有内湿。同时,较易出现水肿的人也多有湿邪。

调整大小 3.jpg

  2看舌头

  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,舌面有一层舌苔,薄白而清静,干湿适中,不滑不燥。体湿的人观察舌头时会发现,舌苔白腻或黄厚腻。

调整大小 4.jpg

  3看大便

  排便时大便溏软不成形,总有排不净的感觉,排便完后大便粘在马桶上不易冲洗,手纸不易擦干净,就可能是有内湿。

调整大小 5.jpg

  4看起床状态及平时状态

 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,头发昏,打不起精神来。中医讲“湿重如裹”,平常生活时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,浑身不清爽,人也懒得动……这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。

6.jpg

  5看皮肤

  湿气容易侵袭肌肤,当天气变得湿热,人身上出现瘙痒或皮疹,特别是在下半身阴囊、脚等部位,这也证明体内有湿。

调整大小 7.jpg

  湿邪有哪些危害呢

8.jpg

  除以上脾胃、皮肤、精神状态等不适之外,湿邪可以侵犯人体的关节,引起关节疼痛、肿胀、晨僵,或者功能障碍等慢性致残性关节病。湿聚为水,水停成饮,饮凝成痰。

  如果痰瘀闭阻,可以导致冠心病、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,也可以导致高脂血症、甲状腺结节、肺结节、子宫肌瘤、卵巢囊肿,甚至恶性肿瘤等等疾病。需要引起重视。

  虽然大家都将湿邪挂在嘴边,但对于祛湿存在众多误区,比如以下几方面。

调整大小 9.png

调整大小 10.png

调整大小 11.png

  日常生活中如何祛湿?

  为大家介绍两个常用的祛湿方法

调整大小 12.jpg

  ①中医认为,湿气大多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,所以中医更多的是强调健脾利湿。排汗是祛湿的好办法,可以通过运动来达到排汗的效果。进行适当的运动,可以让身体体表的温度上升、正确发汗,让末梢的微循环打开,继而湿邪之气随着汗水排出体外。

调整大小 13.jpg

  比如:跑步、健走、游泳、瑜珈、太极等有氧排汗运动都有助活化气血循环,增加水分代谢。当然,运动时间以清晨和傍晚最佳,同时运动出汗量不宜过大。

  ②健运脾胃,可以每天醒后或睡前,进行摩腹,也就是把手掌搓热,顺时针揉肚子,促进消化吸收。要“神随手转,缓慢柔和,意注腹中,随曲就伸。”,应用摩腹法也有一些禁忌,比如说,忌酒醉,忌过饱,忌特别劳累。当然,如果患者有特殊情况,比如说孕期阶段也不要使用。

14.jpg

  如何检测自己祛湿的效果呢?

  比如以上方法连续坚持半个月以上,每天对镜子观察自己的舌质,如果舌上白腻较前减少,同时感觉自己的身体比以前轻盈,起床的时候没有那么疲累乏力,排便时不怎么或者不粘马桶了,这就表示达到祛湿的效果。

  如果没有明显改变,建议寻求专业中医医院综合诊治,老年病科祛除湿邪治疗内服外用法:

调整大小 15.jpg

  内服:中药调理,一人一方。

16.jpg

  外治:

  1、脾胃推拿

  (祛湿通络,健脾益胃)

17.jpg

  2、脐灸

  (温中祛湿,升阳举陷)

调整大小 18.jpg

调整大小 19.jpg

  3、火龙灸

  (温通调补,增强免疫)

调整大小 20.png

  以上项目蒙自市中医院老年病科均有开展,可咨询问诊:

  0873—3711730

  0873—3711731

  图文:老年病科 陈润楠

  编辑:关雪斌

  审核:曹   静

21.jpg

22.p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