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药文化
您当前的位置是: 首页 > 中医药文化文章正文

干眼症频频困扰?中医为你打开“护眼密码”

来源: 时间:2025-03-25 14:03 发布人:马荣梅 浏览:

中医认为干眼症与脏腑失调有关。其中肝主藏血,开窍于目,双目受肝血滋养而能视,过度用眼耗伤肝血,易致肝郁化热,引发眼睛干涩。

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,肺金失润、脾虚湿滞、肾水不足,亦可引起干眼症。

食疗良方

枯肺燥者:

银耳百合羹:银耳15g、百合20g、枸杞10g,加水炖煮。具有滋阴润燥、生津濡目的功效。

肝血亏虚者:

猪肝菠菜汤:猪肝100g、菠菜200g、当归3g,加水炖煮。具有补肝养血、濡目润燥的功效。

肝肾亏虚者:

枸杞菊花茶:枸杞子7g、菊花6g,沸水冲泡代茶饮。具有清肝明目、疏散风热的功效。

阴虚火旺者:

石斛麦冬茶:石斛6g、麦冬9g、菊花3g,沸水冲泡代茶饮。具有滋阴降火、清润目窍的功效。

穴位按摩

睛明穴

位于内眼角斜上凹陷处,以指端点按穴位30-60秒,至有酸胀之感,可通调眼部经气、濡养双目。

攒竹穴

位于眉头内侧凹陷处,以指腹轻压穴位30-60秒,可疏调经气,改善目疾。

太冲穴

位于脚背大脚趾和二脚趾骨头的“夹缝终点”,用拇指垂直按压穴位30-60秒,力度由轻渐重,可平肝熄风、清利头目。

光明穴

位于外脚踝骨头上方一手掌宽的高度,以拇指点压穴位30-60秒,配合足部向膝盖方向推揉,可通络明目、调和气血。

护眼小秘籍

动眼诀

端正坐姿,先顺时针缓慢转动眼球3—5圈,再逆时针重复,最后闭目放松,可通经络、濡血肉、启目经气。

“嘘”字诀

发“嘘”音时,气从齿间缓缓呼出,震动肝经,疏通目系气血瘀滞,配合双目圆睁,掌心向外的推掌动作,引肝气下行,缓解双目灼热。

熨目法

搓热掌心熨贴双目,以热引气,可濡养津液,温通目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