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究背景
小儿厌食是指排除全身性和消化道器质性疾病,较长时间的食欲减退或消失、食量减少甚至拒食的一种常见病。临床表现为长期食欲不振、厌恶进食,食量明显少于同龄儿童,面色少华,形体偏瘦,但精神尚好,活动如常,无腹胀、毛发干枯等不适。严重者可造成营养不良及多种微量元素缺乏,影响小儿的体格和智力发育。
中医药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,在整体观念、辨证论治的指导下,对小儿厌食有较好的治疗缓解作用。本团队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,针对肝郁脾虚的证型,形成了厌食经验方(鸡矢藤、炒麦芽、炒建曲),具有服用方便、口感佳、费用廉等特点,为了进一步研究小儿厌食方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应用,本团队拟招募80例小儿厌食患者,随机分组,通过观察组(厌食方)和对照组(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)进行临床疗效观察,7天为1个疗程,治疗4个疗程,疗程为4周。本临床试验所用药物有文献支撑,并结合临床多年实践,安全性高,未发现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。
招募条件
1. 符合小儿厌食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诊断标准者。(附后);
2. 年龄在 1~14 周岁,性别不限;
3. 最近 1 个月内未接受各种关于小儿厌食的中西医治疗;
4. 患儿法定监护人同意纳入本研究。
项目承诺:
1.所用治疗药物均免费;
2.服药前后的血常规、肝功能检查均免费(指尖采血)。
小儿厌食的西医诊断标准:
参照胡亚美等主编的《诸福棠实用儿科学》(第 8 版)小儿厌食症的诊断标准和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(试行)》,同时具备以下 3 项,即可诊断小儿厌食。
1.年龄:14 岁以下的儿童。
2.病程:2 个月及以上。
3.食欲不振甚至拒食,食量比过去明显减少(1/2 以上);3 岁以下儿童每天面食、米饭、面包等谷类食物摄取不足50g,3 岁以上儿童每天谷类食物摄取总量不足75g,同时肉蛋奶等摄入量极少。
4.生长发育:排除遗传因素,小儿身高、体重均低于同龄正常平均水平,且厌食期间未见明显增长。
肝郁脾虚型小儿厌食诊断标准:
参照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学研究会制订的《小儿厌食症的诊疗标准》。
主症:食欲不振,厌恶进食。
次症:①形体偏瘦;②平素烦躁易怒;③两肋胀满;④夜寐欠安;⑤兴奋躁动;⑥口苦泛酸;⑦嗳气呃逆;⑧大便失调。
舌脉指纹:舌红,苔薄黄,脉细小弦,指纹紫滞。
证候诊断:具备主症、次症至少4项,参考舌脉指纹,即可辨证。
联系人:蔡医生:15925308505
余医生:15287013273
地址:蒙自市中医医院门诊部三楼儿科诊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