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药文化
您当前的位置是: 首页 > 中医药文化文章正文

【同心抗疫】固护阳气,防“疫”治病

来源: 时间:2021-11-12 14:23 发布人:丁路萌 浏览:

  《黄帝内经》中载:“阳气者,若天与日,失其所,则折寿而不彰,故天运当以日光明,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。”是将人体阳气与太阳相类比,强调阳气在人体中所处地位之重要犹如太阳之不可替代。若天上没有了太阳,地上就没有生命,阳气是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动力,一旦阳气耗尽,生命也就停止。

  以本次新冠肺炎为例,中医认为该病毒多属寒湿疫毒,损伤的主要是人体的阳气。因此,固护阳气成为防治新冠肺炎的一大原则,也是普通人增强免疫力,提高抗病能力的有效办法。

 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固护阳气,防“疫”治病呢?

  阳气与健康

  阳气有三大作用:

  “温煦”,阳气能够温暖身体,维持体温。

  “防御”,阳气是人体的保护屏障,能够提高免疫力,提高抗病能力。

  “推动”,阳气为人体气血津液运行及脏腑功能的发挥提供动力,促进新陈代谢。身体阳气充足,代谢正常,抗病能力强,自然能够维持健康。

  中医认为,疾病有自外来者,也有内生者,阳气不足主要产生两大危害:

  抵抗外界疾病的能力下降。这类人群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更易感染,感染之后病情重,恢复慢;另一方面,外感疾病如感冒、鼻炎、咳喘、风湿病等更易反复发作,重者诱发各种并发症。

  内生疾病的风险升高。阳气不足的人新陈代谢速度慢,摄入的糖类、脂肪、蛋白质难以充分消化吸收,尿酸等代谢废弃物排泄不畅,肥胖、高脂血症、糖尿病、痛风、肿瘤等疾病的风险也高;阳气不足与内、外、妇、儿各科多种疾病相关。

  阳气与疾病

  阳气来源有二,一为先天阳气,禀受于父母,二为后天之阳气,主要由饮食中的水谷精气转化而成,并可通过生活调摄、药物不断补充。人体生、长、壮、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消耗阳气,若平素阳气养护不当、消耗过度,就会造成阳气虚衰、阴阳失调,导致多种疾病发生。

  ▶ 哪些行为损伤阳气

  1.禀赋不足,先天阳虚。

  2.睡眠不足,阳不归根。

  3.嗜食寒凉,兼好辛辣。

  4.人造贼风,夏月伤寒。

  5.运动不当,得不偿失。

  6.情绪过极,阴阳失交。

  7.用药不当,寒凉伤阳。

  8.工作房劳,阳气外张。

  阳虚体质测评

  1.您容易手脚发凉吗?

  2.您胃脘部、背部或腰膝部怕冷吗?

  3.您感到怕冷,衣服比别人穿的多吗?

  4.您吃喝凉东西感到不舒服或怕吃喝凉东西吗?

  5.您比一般人受不了寒凉(冬天冷和夏天空调)吗?

  6.您比别人容易患感冒吗?

  7.您受凉或者吃喝凉东西后,容易拉肚子(腹泻)吗?

  如果您常出现以上一种症状,就说明你属阳虚体质,需固护阳气。

  防“疫”治病

  固护阳气,是运用温热药物或者非药物疗法来补充阳气、促进阳气运行的有效方法。健康者固护阳气,延年益寿;阳虚病人,固扶阳气,祛病健体。固护阳气,防“疫”治病,8种小妙招来帮您,机会不要错过。

  ▶ 适时避邪

  外出时佩戴口罩;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;适当保持距离;勤洗手、多消毒;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;勤开窗通风。

  ▶ 防寒保暖

  (1)“春捂秋冻”

  秋季气温在15~20℃时,仍可适当减少穿衣,但真正接近初冬时,需要添衣保暖。

  (2)多晒太阳

  (3)温水泡脚

  泡脚小妙方:生姜30g、花椒10g、艾叶30g (温度以30~40℃为宜,时间15~20分钟,水要没过脚踝)。

  ▶ 起居有常

  中医认为“子时(23点至凌晨1点)为阴尽阳生之时”,此时初生的阳气就像婴儿一般娇弱,所以人体就需要通过睡眠来养护它,为以后阳气生长打好基础。因此,夜晚应当在23点之前入睡。

  起床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以后,这时温度已经上升,避免阳气受到寒冷的损害。上班族、学生党“晚起”可能不现实,但要尽量做到早睡,不熬夜。

  ▶ 锻炼有道

  时间以清晨为佳,尽量避免在晚上锻炼。

  锻炼方式因人而异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禁止做剧烈运动,如快跑、打球等;患有呼吸系统病,如慢支、肺气肿、肺心病等的中老年人,应选择日照充足的时候在运动,以免寒冷诱发症状急性发作。

  锻炼时尽量选择避风的场所,一定要注意保暖,出汗要马上擦干,及时穿上外套,贵在坚持。

  ▶ 清净养神

  中医有“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”七情致病之说,情绪波动引起身体气机紊乱,阳气无法发挥维持身体健康的功能,也就容易患病。平时应当注重自我情绪调节,保持心境平和乐观。

  ▶ 饮食有节

  药食同源,食物与中药一样,都有四气(温、热、寒、凉),五味(酸、苦、甘、辛、咸)的特性,我们可以通过掌握食物四气五味来合理搭配饮食,达到膳食养阳的目的。

  ▶ 扶阳外治

  (1)艾灸祛寒

  穴位:神阙、关元、足三里。

  方法:点燃艾条,距皮肤3~5公分施灸,局部。皮肤发热潮红为度,或用艾灸盒施灸。

  (2)按摩通阳

  按摩涌泉穴:右手掌快速搓左脚心,左手掌快速搓右脚心,每天早晚各搓100下,直到有发热感为最佳,接着以手抓住脚趾,揉捏100下。

  按摩腰部:双手的手掌一起搓热之后,手掌向着皮肤,然后上下来回按摩腰部,直到感觉发热为止,每天早晚各做一遍,每遍大概100下。

  ▶ 合理用药

  阳虚腹痛、呕吐、腹泻:附子理中丸、桂附理中丸。

  阳虚感冒:麻辛附子颗粒。

  虚寒咳嗽、哮喘:小青龙颗粒。

  虚寒痛经、闭经:温经颗粒。

  肾阳虚腰痛:金匮肾气丸。

  风湿痹痛:蠲痹颗粒、尫痹片。

  具体用药,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