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药文化
您当前的位置是: 首页 > 中医药文化文章正文

临床50年总结的治哮喘4方

来源: 时间:2020-07-30 09:45 发布人:马越颖 浏览:

   

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疾病,临床上一般以发作时哮鸣有声,呼吸急促困难,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症。喘宜辨虚实,哮分寒热,治疗时要辨准寒热虚实。周正祎老中医将经方与专方进行加减,总结出冷哮、热哮、实喘、虚喘常用的方子,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。

  射干麻黄汤合小青龙汤加减方

  (主哮鸣寒证)

  温肺散寒,降逆平喘。主治咳逆哮喘,喉中若水鸡声,胸满痞闷,或夹畏寒头痛,脉浮或紧,或弦滑细迟,舌质淡,苔白滑者。

  射干9~12g,麻黄3~9g,生姜3~9g,细辛2~5g,姜制半夏6~12g,茯苓9~15g,杏仁、桔梗各6~12g,炙款冬花、炙紫菀各9~18g,橘红9~12g,甘草3~9g。先煎麻黄数沸去沫,再入群药同煎,温分三服。

  麻黄、细辛、生姜发散寒邪;姜制半夏燥湿祛痰降逆;茯苓渗湿利水;射干、紫菀、款冬花、桔梗、杏仁、橘红、甘草涤痰利咽,止咳平喘。诸药和合,以成温肺散寒、祛痰平喘之功。或加大枣以益脾胃而和营。常用于哮、喘二证属于寒实或夹外感风寒者,以此为主方,对证加减,每获良效。

  越婢汤合定喘汤加减方

  (主哮鸣热证)

  解表清里,降逆平喘。主治哮喘属于热证喘逆,肺有胶着黏痰,复被外因触动,诱发喘促。或由寒束于表,阳气并于膈中,不得泄越,故膈热气逆,声粗哮鸣,内外气并,气逆失降,肺失宣畅,而为哮喘。

  治宜宣散降逆、化痰平喘。肺虚热实者,此方加减主之。

  麻黄9g,石膏30g,半夏9g,贝母12g,茯苓15g,紫苏子12g,桑白皮18g,桔梗12g,黄芩12g,白果12g,厚朴12g,甘草6g。水煎,温分三服。药渣不可弃之,宽水煎开,待温泡足。仍有解表散寒、和里化湿、缓解喘促之功。

  麻黄温散,通九窍,开毛孔,治咳逆喘哮,乃肺家之专药;石膏辛寒,解肌热,生津液,为诸经气分之药;半夏温燥,具燥散滑润之性,有开郁、祛痰、降逆、消痞之功,用于咳逆头痛、胸脘痞闷等症,效无伦比;贝母苦寒,润肺化痰,劳热咯血,咳嗽上气,皆可用之;茯苓淡渗;紫苏子温降;桑白皮泻肺热而利水;桔梗利咽,载药上行;黄芩清三焦实热;白果甘苦而温,敛肺祛痰,定痰哮,敛喘嗽,亦治带浊;厚朴苦降泻实,辛散痞满,反胃呕逆,喘咳泻痢,用之必验;甘草甘平,生用泻火,炙则温补,协和诸药,使之不争,用于止咳平喘之方,且能化痰止咳,利咽平喘。

  麻杏石甘汤合三子养亲汤、七气汤加减

  (主喘满实证)

  宽胸降逆,祛痰平喘。用于哮喘咳逆,胸闷憋气,哮吼喘急之表实证。或痰嗽日久,胸闷气急者,亦可主之。

  麻黄3~9g,杏仁6~12g,石膏15~60g,莱菔子、白芥子、紫苏子、厚朴、枳壳各9~15g,桑白皮9~18g,海浮石9~15g,桔梗6~12g,甘草3~9g。水煎,温分三服。末煎宽水,待温泡足。

  此方为麻杏石甘汤合三子养亲汤、七气汤加减,用以治疗肺气壅盛,胸满气急,喘逆不息之实证,以宽胸降逆、畅肺平喘,为临证常用经验方。麻杏石甘汤主汗出而喘,七气汤主咳喘攻冲,三子养亲汤主老年气实,痰盛喘满,皆属实证者。待喘哮平息后,再辨其寒热虚实,易以对证之方,标本兼治。加枳壳以宽胸利气;桑白皮以泻肺润肺;海浮石以清肺化痰、软坚散结,可去肺中老痰;桔梗清利咽喉、载药上行,而助本方宽胸利气、平喘降逆之功。

  以上三方,皆用于气实壅盛者,虚人或病久患者慎服。

  平喘汤经验方

  (主喘促虚证)

  宣肺化痰,止咳平喘。主治咳嗽气喘,遇冷即发,久治不愈,肺脾肾三脏俱虚,肺失宣畅,脾失运化,肾不纳气,肢冷畏寒,气息不接,哮鸣抬肩,动则喘息等症。

  人参9~15g,黄芪12~30g,茯苓12~18g,姜半夏6~12g,橘红、杏仁、紫苏子各9~15g,炙麻黄6~12g,鹿衔草15~30g,桔梗9~15g,甘草、白果各6~12g,核桃仁9~15g,蛤蚧粉2~4g(分2次吞服)。

  前三煎饭后温服。四煎加水3000~5000mL,煎开后适温泡足,冷则去之。泡足之法,以尽药效,而助疏散寒湿,温和气血,调理阴阳,舒缓疲劳,改善睡眠,减轻喘促症状。无论何种慢性疾病,用过者皆称有效。若秋冬早春气候寒凉季节,加入生姜25g,捣融同煎,适温泡足,其效更佳。内服后将尚有功效的药渣弃之,岂不可惜?泡足有效,切勿轻之。

  参、芪益气;苓、夏祛痰;杏、苏、橘、麻宣肺平喘;鹿衔草、白果、核桃、蛤蚧温肾纳气;桔梗载药上行;甘草和诸药而化痰止咳。诸味配伍,以成祛痰止嗽、益气平喘之功。用参、芪者,益其脾肺之气也。气旺则呼吸自然通畅,加以祛痰平喘、涩精纳气之味,用于脾肺肾三脏俱虚、正气羸弱之哮喘,以此为主方,随症加减,屡获显验。

  本方较为温和,标本兼治,用于哮喘日久,屡治不愈,正气不足,但无明显虚实寒热之象者,此方主之。于发病前服之,加以外贴药饼或三建膏,谨忌发病之物,注意保暖,慎避风寒,勿过于劳累,治之多可痊愈。青壮年哮喘,如法治之,效果最为显著,治愈率明显高于中老年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