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药文化
您当前的位置是: 首页 > 中医药文化文章正文

【杏林科普】发散风寒药——细辛

来源: 时间:2023-07-27 10:04 发布人:丁路萌 浏览:

  发散风寒药

     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辛温,辛以发散,温可祛寒,故以发散肌表风寒邪气为主要作用。主治风寒表证,症见恶寒发热,无汗或汗出不畅,头身疼痛,喷嚏,鼻塞流涕,口不渴,舌苔薄白,脉浮紧等。部分辛温解表药分别兼有祛风止痒、止痛、止咳平喘、利水消肿、消疮等功效,又可用治风疹瘙痒、风湿痹症、咳喘以及水肿、疮疡初起等兼有风寒表证者。临床常用的发散风寒药有麻黄、桂枝、紫苏叶、生姜、香薷、荆芥、防风、羌活、白芷、细辛、藁本、苍耳子、辛夷、鹅不食草、西河柳、零陵香等。

  发散风寒药之——细辛Xixin

  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 、汉城细辛Asartm sieboldii Miq。 var, seonlense Nakai 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 Miq。的干燥根和根茎。前两种习称“辽细辛”。辽细辛主产于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。华细辛主产于陕西。夏季果熟期或初秋采挖,除净地上部分和泥沙阴干。切段。以根多色灰黄、味辛辣麻舌者为佳。

  【性味与归经】辛,温。归心、肺、肾经。

  【功能与主治】解表散寒,祛风止痛,通窍,温肺化饮。用于风寒感冒,头痛,牙痛,鼻塞流涕,鼻鼽,鼻渊,风湿痹痛,痰饮喘咳。

  【效用分析】细辛辛温发散,芳香透达,入肺经长于解表散寒,祛风止痛,宜于外感风寒,头身疼痛较甚者;因其既能散风寒,又能通鼻窍,故宜于风寒感冒而见鼻塞流涕者。且细辛既入肺经散在表之风寒,又入肾经而除在里之寒邪,常与助阳解表药配伍,以治阳虚外感,恶寒发热、无汗、脉反沉者。

  细辛辛香走窜,宣泄郁滞,上达巅顶,通利九窍。善于祛风散寒,且止痛之力颇强,尤宜于风寒性头痛、牙痛、痹痛等多种寒痛证。

  细辛辛散温通,芳香透达,散风邪,化湿浊,通鼻窍,故常用治鼻渊鼻鼽等鼻科疾病之鼻塞、流涕、头痛者,为治鼻渊鼻鼽之良药。细辛辛散温通,外能发散风寒,内能温肺化饮,常与散寒宣肺、温化痰饮药同用,以主治风寒咳喘,或寒饮咳喘。

  此外,本品辛温行散,芳香透达,吹鼻取嚏,有通关开窍醒神之功,故可用治中恶或痰厥所致卒然口噤气塞、昏不知人、面色苍白、牙关紧闭之神昏窍闭证。

  【配伍应用】

  1.细辛配川芎 细辛善于祛风散寒止痛;川芎于活血行气、祛风止痛。二者伍用,既能活血祛瘀,又能祛风止痛,风祛则营卫和,血行则风自灭。既善治外感风寒之头身疼痛,又常用治风寒湿痹、肢节疼痛。

  2.细辛配附子 细辛外散风寒,内祛阴寒,温通肾气,开通诸窍;附子补火助阳,散寒止痛。二药伍用,温通宣散,既走膀胱经之表,又入肾经之里,相得益彰,共奏补火助阳,散寒止痛,蠲痰化饮之功。适用于阳虚阴盛所致的胸痹心痛以及阳虚痰饮咳喘。

  3.细辛配茯苓 细辛辛温,善于温肺化饮;茯苓甘淡平,善于健脾利水渗湿。二药伍用,温化痰饮之功更著,适用于痰饮停肺所致的咳喘,痰多清稀、色白量多。

  4.细辛配生石膏 细辛辛温而善于散寒止痛;生石膏辛甘大寒而善清胃热。二药伍用,寒热同用,用生石膏制约细辛温热之性而取其止痛之用,清热不郁遏,发散不助热,具有良好的清泻胃火、止痛之功,常用治胃火上炎所致的牙痛。

  5.细辛配生地黄细辛辛散温通,散寒止痛,易伤阴助热;生地黄性味甘寒,滋阴清热,寒热相制,刚柔相济,而有清热止痛之功,适用于治疗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、牙痛等症。

  【鉴别应用】细辛与麻黄二者均能发汗解表,同可用治风寒感冒。不同之处在于,细辛辛温走窜,达表入里,可散肺与足少阴肾经风寒,发汗之力虽不如麻黄,但散寒力胜,既治一般风寒感冒,尤善用于寒犯少阴,无汗恶寒、发热脉沉之阳虚外感;其辛散温通,长于通窍止痛、温肺化饮,善治头面诸窍疾患、风湿痹痛及寒饮喘咳等证。而麻黄辛开苦泄,重在宣发卫气,开通腠理,透发毛窍,发汗解表,主散肺与膀胱经风寒,为作用较强的发汗解表药,故主治风寒外束,肺气壅实,毛窍闭塞,表实无汗的风寒感冒重证;尚有宣肺平喘、利水消肿之功,可用于肺气闭遏的喘咳息促及风邪袭表、一身尽肿的风水水肿。